精彩小说尽在纳衡书城!手机版

纳衡书城 > > 错位时光:内退母亲的跨时空救赎(林如兰周阳)最新小说_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错位时光:内退母亲的跨时空救赎(林如兰周阳)

错位时光:内退母亲的跨时空救赎(林如兰周阳)最新小说_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错位时光:内退母亲的跨时空救赎(林如兰周阳)

文小闲 著

穿越重生完结

网文大咖“文小闲”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《错位时光:内退母亲的跨时空救赎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穿越重生,林如兰周阳是文里的关键人物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45岁的林如兰,是刚从机关政策研究室内退的单亲妈妈,与备战美术联考的儿子周阳相依为命。一场老乡会,她结识了自称“怀才不遇”的设计助理陈默——他借政策咨询频繁靠近,帮她修家电、搬重物,还主动辅导周阳分析美术志愿,用恰到好处的温柔,填补了她内退后的孤独与生活空缺。 当陈默哭求15万创业启动资金时,林如兰念及他“尊重自己的政策经验”,又想起昔日帮企业办补贴的经历,不顾儿子“这是爸爸留下的养老钱”的强烈反对,执意把钱借出,甚至被“亲密关系”冲昏头脑,当面撕毁了借条。可就在她期待陈默兑现承诺时,一场意外让她骤然失去意识。 再次睁眼,林如兰惊觉自己“穿”到了五年后:此时的她病痛缠身,丈夫留下的积蓄早已被陈默榨空,连住了多年的房子也被哄骗过户;儿子周阳只能靠打零工和助学贷款读完大学,与她隔阂深重;而陈默早已凭她的钱和政策经验创办公司,成了业内风光的老板。 带着五年前的记忆与机关人特有的缜密,林如兰决定逆转局面。她重拾政策专业,以“政策咨询”的身份接近陈默的公司,从财税漏洞、补贴违规到合同陷阱,一步步收集证据,既要夺回被偷走的财产,更要修复与儿子的关系,为自己和家庭拼一场迟到的救赎。

主角:林如兰,周阳   更新:2025-09-26 21:10:13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机关大楼旁的川菜馆里,包厢门被推开时,喧闹的人声裹着一股麻辣香气扑面而来。

林如兰下意识地攥了攥衣角,有些局促地跟在老同事张姐身后。

若不是她再三拉扯,说“老乡聚聚热闹,你内退在家闷久了,该出来透透气”,她今晚本该在家陪周阳温书,顺便整理老同事托她核对的“小微企业补贴申报材料”,而不是出现在这场陌生的老乡宴上。

“哟,如兰来了!

快坐快坐!”

包厢里有人认出了她,热情地招呼着。

林如兰笑着点头回应,目光快速扫过满桌人,大多是生面孔,只有几个是以前在机关系统里打过照面的同乡。

张姐拉着她坐在靠角落的位置,给她倒了杯温热的菊花茶:“别拘谨,都是咱老家那边的人,聊聊老家事儿,总比你在家对着电视要好。”

林如兰端着茶杯,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,稍稍缓解了她的紧张。

她安静地听着众人聊天,话题从老家的天气聊到各自的工作,有人提起“李家庄这两年变化大,村口路修宽了,听说还能申请‘乡村振兴补贴’”。

林如兰心头一动——那是她的老家,前阵子整理材料时,还见过类似的补贴政策。

旁边有人接话:“如兰,你不就是李家庄的吗?

过去你在机关管政策,肯定知道这补贴咋申请吧?

你爸妈跟着你弟在县城住,没想着帮衬一把?”

这话让林如兰眼神暗了暗,轻轻摇了摇头:“内退了就不管这些了。

“她现在很少回去,她妈总说弟弟和弟媳媳带孩子开销大,每次打电话不是说缺这个就是少那个,她这边也紧,回去反倒添乱。

她没多说,只含糊带过——母亲对她这个女儿向来不算亲,自打她嫁给周岳、留在城里工作,母亲总觉得她“过得比弟弟好”,隔三差五就来要些钱贴补弟弟,丈夫走后也没断过,她不愿在人前提这些糟心事。

就在这时,包厢门又被推开,一个穿着浅灰色休闲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,手里还提着两袋老家的特产。

“抱歉抱歉,刚加完班,来晚了!”

男子笑着道歉,声音清亮,眉眼间带着几分随和的熟稔,“我是陈默,在旁边那家‘创景’设计公司上班,干助理,老家是咱们县南头陈家村的,各位老乡多关照!”

他说话时带着点家乡话的尾音,一下子拉近了和众人的距离。

有人笑着打趣:“小陈,这里你最年轻,看着比我们都有干劲!

不过干设计挺累吧?

听说你们还得自己跑补贴、办手续?”

陈默顺势在空位上坐下,正好在林如兰斜对面,闻言苦笑着点头:“可不是嘛!

上次想给公司申请‘青年创业补贴’,对着政策文件看了半天,啥‘申报条件’‘材料清单’,一头雾水,最后还是没办成。”

这话让林如兰多留了个心眼——她内退前最熟的就是这类补贴申报,刚才还在想怎么帮老同事核对材料。

陈默目光扫过桌时,留意到林如兰面前的茶杯没怎么动,进门前又听到刚才那几句关于“机关补贴内退”的对话,见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,眼神里带着点疏离的局促。

“这位姐看着面生,也是咱们老乡?

听张姐说,您以前在机关工作?”

陈默主动开口,语气温和,目光落在她身上时,带着几分“请教”的诚恳,没有过分热情的冒犯。

林如兰愣了一下,抬眼看向他——陈默长相不算出挑,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,眼睛虽不大,但很亮,笑起来时眼角有浅浅的细纹,透着股让人放松的亲和力。

“我叫林如兰,前两年从区机关政策研究室内退了,老家是李家庄的。”

她轻声回答,提到“内退”时没避讳,比刚才多了几分放松。

“李家庄?

那离我们村不远啊!”

陈默眼睛一亮,语气更热络了些,“我小时候常跟我爸去李家庄赶早集,你们村那棵老槐树还在吗?

夏天满树槐花,我妈总摘了回家蒸槐花饭。”

他停顿了下,又顺势问,“姐,您以前在机关管政策,那像我们这种小公司,申请‘青年创业补贴’,是不是特别难啊?

我看文件里还写了‘从业年限’和‘社保缴纳’,总怕自己弄错了。”

这话一下子戳中了林如兰的“专业领域”,她忍不住多解释了两句:“也不难,主要是材料得齐——身份证、营业执照、社保缴纳证明,还有创业计划书得写清楚用途,别漏了关键信息。”

“真的?”

陈默眼睛更亮了,“那要是我以后有不懂的,能不能请教您啊?

您放心,我不麻烦您太多,就是偶尔问两句文件里的事儿,我这脑子,对着政策条文就犯怵。”

他语气带着点年轻人的坦诚,没让人觉得是在刻意讨好。

林如兰心里微微一动——他没凭空攀关系,而是借着“政策咨询”的由头,既自然又避开了唐突,还让她想起了以前在机关帮人解答问题的日子,多了几分亲切感。

她点了点头:“行啊,要是我知道的,就跟你说说。”

“那太谢谢您了,兰姐!”

陈默立马改了称呼,显得更亲近,又拿起桌上的公筷,给她夹了块不辣的清蒸鱼,“我看您没怎么动筷子,这鱼挺鲜的,您尝尝,补充点营养。

您内退了还帮人整理材料,肯定也费脑子。”

他的动作自然,像自家弟弟般贴心,还特意提了她“内退帮人做事”,显得很留心她的话。

林如兰说了声“谢谢”,夹起鱼肉尝了尝,确实鲜嫩。

接下来的时间里,陈默没再追问她的家事,只偶尔和她聊些老家的趣事,或是请教一两句“政策申报”的小问题,比如“社保得缴满多久才能申请创业计划书要写多少字”,林如兰都耐心解答。

中途有人劝林如兰喝酒,她正要婉拒,陈默先一步挡了过来:“哥,兰姐还要回家照顾孩子呢,而且她现在还帮老同事核对政策材料,喝酒影响脑子,我替她喝了!”

说着,他端起酒杯爽快地喝下去,回头还冲林如兰眨了眨眼:“姐,你喝你的菊花茶,别管他们。”

林如兰心里泛起一阵暖意。

自从丈夫走后,除了张姐,很少有人会这样细心地替她着想,更没人会记住她“内退帮人整理材料”的小事。

她看着陈默和众人谈笑风生,却总在不经意间留意着她的状态。

她茶杯空了,他会悄悄帮她续上温水;有人又提起“家里兄弟补贴”的话题,他会不动声色地岔开,说“咱们老家现在政策好,我叔在村里搞养殖,去年还申请到补贴了,兰姐,您说的那套‘材料准备’方法,我回头跟我叔说说?”

,既帮她解围,又巧妙地延续了“政策咨询”的话题,不让她尴尬。

散场时己近十点,陈默主动走到林如兰身边:“姐,你家在哪边?

我开车来的,送你回去吧,这么晚了,你一个人走不安全。

而且你明天还得帮人核对材料,早点休息好。”

林如兰本想拒绝,可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,又想起家里还等着她回去的周阳,最终点了点头。

车上,陈默放着轻柔的轻音乐,没多聊别的,只偶尔问两句“补贴申报材料要不要盖章去哪里提交”,林如兰都一一回应。

快到她家小区时,陈默才轻声说:“姐,以后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,比如家里修个东西、搬个重物,你随时跟我说,我年轻,力气大。

要是我再不懂政策的事儿,也得麻烦您多指点,您可别嫌我烦。”

林如兰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,心里泛起一阵久违的暖意。

她转头看向陈默,认真地说了声“谢谢”。

车停在小区门口,她下车时,陈默又叮嘱:“姐,上去慢点,到家记得给我发个消息,让我放心。

明天核对材料要是累了,就歇会儿,别勉强。”

林如兰愣了一下,随即点头:“好。”

走进小区,晚风拂过脸颊,带着点凉意,可她心里却暖暖的。

她拿出手机,给陈默发了条“己到家,谢谢”,很快收到他的回复:“姐早点休息,明天核对材料加油!

有不懂的我再问您,不打扰您了。”

看着那条消息,林如兰站在单元楼门口,轻轻叹了口气。

她以为这场老乡会只是一场普通的应酬,却没想到会遇到陈默这样细心又懂分寸的人。

他既没打探她的家事,又借着“政策咨询”的由头拉近了距离,还记住了她内退后人的小事。

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,像一缕微光,悄悄照进了她平静得有些沉闷的生活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