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纳衡书城!手机版

纳衡书城 > > 大唐商娇从天而降的财女(唐琉璃春桃)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大唐商娇从天而降的财女(唐琉璃春桃)

大唐商娇从天而降的财女(唐琉璃春桃)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大唐商娇从天而降的财女(唐琉璃春桃)

悬山岛的胡麻子 著

穿越重生完结

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!这里有一本悬山岛的胡麻子的《大唐商娇从天而降的财女》等着你们呢!本书的精彩内容:新作品出炉,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,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,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!

主角:唐琉璃,春桃   更新:2025-09-25 20:23:24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第一章 琉璃坊开张扬州东关街的尽头,原本闲置的三层小楼被重新修葺,朱红的木门上挂着一块鎏金匾额,题着“琉璃坊”三个大字,笔锋雅致却透着股锐气——这是唐琉璃为自己新创的高端绣品成衣铺,特意请扬州最有名的书法家写的。

开张这天,楼外挂满了浅粉、月白的绢花,飘带随风轻扬;楼内更是精致,一楼陈列着成衣,每件都用透明的纱罩着,衣料上的刺绣或清雅竹影,或繁复缠枝,在暖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;二楼是定制间,摆着各式丝线、布料样本,还有唐琉璃手绘的花样图册;三楼则是会员专属的休憩室,煮着上好的龙井,摆着精致的茶点。

“大小姐,都准备好了,客人也差不多到齐了。”

王掌柜现在己是琉璃坊的总管,穿着新做的青布长衫,脸上满是兴奋。

唐琉璃点点头,她今天穿了一身自己设计的烟霞色襦裙,裙摆绣着渐变的紫藤花,行走间似有花瓣飘落。

她走到门口,笑着迎接客人——来的都是江南的富商贵妇、官员家眷,还有之前在锦绣阁定制过绣品的老客户。

“唐小姐,这琉璃坊可真漂亮!”

扬州盐商夫人笑着说,目光落在一件白色的披风上,披风边缘绣着一圈银线梅花,在阳光下闪着微光,“这件披风真好看,是新做的吗?”

“夫人好眼光。”

唐琉璃引着她上前,“这是‘寒梅映雪’披风,用的是湖州最好的蚕丝,混了少量银线,既保暖又雅致,而且整个江南,目前只做了这一件。”

“只做一件?”

众人都愣了——以前的绣庄都是批量做,哪有只做一件的?

“琉璃坊主打‘独一无二’。”

唐琉璃解释,“无论是成衣还是定制,都会控制数量,像这种限量款,每个款式最多做三件,确保客人穿出去,不会撞衫。”

这话一出,女眷们顿时眼睛亮了——谁不想穿独一份的衣裳?

刚才那位盐商夫人立刻说:“这件披风我要了!

多少钱?”

“五百两。”

唐琉璃报出价格,众人倒吸一口凉气——这价格比普通披风贵了十倍!

但盐商夫人却毫不犹豫:“成交!”

接下来,几件限量款成衣很快被抢空,定制间也排满了单子。

唐琉璃还宣布,琉璃坊推出“会员制”,充值一千两成为银卡会员,可享定制八折;充值五千两成为金卡会员,不仅定制七折,还能优先选新款花样,每年还能免费获得一件专属绣品。

不少富商夫人当场就办了金卡,连扬州知府的夫人都笑着说:“唐小姐这主意好,以后咱们想穿新衣裳,就不用到处跑了。”

而人群外,唐文轩看着热闹的琉璃坊,脸色阴沉——他没想到,唐琉璃竟然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!

柳氏站在他身边,眼里满是嫉妒:“别急,她做得越大,树敌越多,咱们等着看好戏就是了。”

第二章 品牌的力量琉璃坊开张不到一个月,就成了江南最火的铺子。

每天清晨,门口都排着队,有来买成衣的,有来定制的,还有不少是来看看新款的。

唐琉璃的“限量款”策略效果显著——每次推出新款,都能引发哄抢,甚至有苏州、杭州的富商专门派人来扬州,就为了抢一件限量款成衣。

更厉害的是定制业务。

唐琉璃会根据客人的肤色、身材、喜好,设计专属的款式和花样。

比如给一位怀孕的夫人设计了宽松的襦裙,裙摆绣着缠枝莲,既喜庆又不勒肚子;给一位喜欢骑射的小姐设计了短款劲装,用的是耐磨的布料,边缘绣着简洁的箭纹,方便活动。

这些定制款穿出去后,很快就成了江南贵妇圈的“时尚风向标”。

有人穿着琉璃坊的衣裳去赴宴,立刻就会被围住问在哪里做的,久而久之,“穿琉璃坊的衣裳”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。

这天,唐琉璃正在二楼和一位苏州富商夫人谈定制,王掌柜匆匆跑上来:“大小姐,外面来了位客人,说要见您,说是杭州布商行会的会长,姓赵。”

唐琉璃愣了一下——杭州布商行会是江南最大的布商组织,垄断了不少布料资源,这位赵会长找她做什么?

她下楼,看到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,面色红润,眼神锐利,正坐在大厅的椅子上喝茶。

看到唐琉璃,他站起身:“唐小姐,久仰大名。

我是赵德海,杭州布商行会的会长。”

“赵会长客气,请坐。”

唐琉璃让人添茶。

赵德海喝了口茶,开门见山:“唐小姐,琉璃坊现在生意这么好,布料用量肯定很大吧?

我们布商行会有最好的松江布、杭州绸,价格也公道,不如咱们合作?

以后琉璃坊的布料,都从我们商会拿。”

唐琉璃心里清楚,赵德海这是想垄断她的布料供应。

若是答应了,以后布料价格、品质,都得听他的,相当于被掐住了喉咙。

她笑着摇头:“多谢赵会长好意,但琉璃坊的布料,己经有固定的供应商了,都是我亲自挑选的,品质有保障。

而且我们定制业务需要的布料种类多,商会未必能满足所有需求,就不麻烦赵会长了。”

赵德海脸色沉了下来:“唐小姐,我是好心和你合作。

你要知道,江南的布商,大多都在我们商会里。

若是不合作,以后你的布料供应,恐怕会有麻烦。”

这话里的威胁,再明显不过。

唐琉璃却不慌不忙:“赵会长,做生意讲究自愿。

我相信,只要我出价合理,总会有布商愿意给我供货。

而且琉璃坊注重品质,若是商会的布料真的好,我自然会考虑合作,但现在,我更倾向于自己挑选。”

赵德海没想到,一个年轻女子竟然这么硬气。

他冷哼一声:“唐小姐,你还年轻,不懂商场的规矩。

咱们走着瞧。”

说完,起身就走。

看着赵德海的背影,王掌柜担心地说:“大小姐,咱们得罪了布商行会,以后会不会真的拿不到布料啊?”

“会,也不会。”

唐琉璃笑着说,“他想垄断,可总有布商不想被他控制。

而且,我早就留了后手。”

她所谓的后手,就是之前和湖州、苏州的几个小布商签了长期合作协议,还提前囤了一批常用的布料。

她知道,树大招风,琉璃坊做得越大,越会引起传统势力的忌惮,这场对抗,迟早会来。

第三章 暗箭难防赵德海的报复,来得比唐琉璃预想的更快。

先是布料供应商突然变卦——之前和琉璃坊合作的一个苏州布商,突然派人来说,不能再给琉璃坊供货了,说是“商会有规定”;接着,琉璃坊的绣娘们开始被挖角,有人私下给绣娘们塞银子,说只要去别的绣庄,工钱翻倍;最过分的是,外面开始散布谣言,说琉璃坊的成衣用的是“次等布料”,还说绣娘们用的丝线“有毒”,穿了会生病。

谣言越传越广,不少客人开始犹豫,甚至有人来退单。

“大小姐,今天有三位客人退了定制的单子,还有两个绣娘走了。”

王掌柜急得满头大汗,“外面的谣言传得太凶了,连咱们的老客户都在问,是不是真的用了次等料。”

唐琉璃看着账本,眉头皱得很紧——这赵德海,真是阴招不断!

她刚想说话,春桃跑进来:“小姐,不好了!

二少爷来了,说要查咱们的布料,还带了府里的管家!”

唐文轩?

他怎么来了?

唐琉璃心里一沉——肯定是柳氏和赵德海勾结,让唐文轩来捣乱!

果然,唐文轩带着管家走进来,一脸得意:“二妹,我听说外面有人说琉璃坊用次等料,父亲让我来查查,免得坏了唐家的名声。”

他说着,就去翻货架上的布料,还故意把一匹白色的布料扔在地上:“这布料摸着也不怎么样,怕是真的有问题吧?”

唐琉璃上前,捡起布料,语气冰冷:“二哥,这是杭州最好的云锦,一匹要二十两银子,你说它是次等料?

你懂布料吗?”

唐文轩被噎了一下,又强辩:“我不懂,可别人都这么说!

你要是没鬼,就让管家查啊!”

管家也跟着附和:“大小姐,还是让我们查查吧,也好证明琉璃坊的清白。”

唐琉璃心里清楚,若是让他们查,他们肯定会故意找茬,说不定还会偷偷换走好布料,换成次等料。

她不能让他们查,但也不能不让查,不然就坐实了“心里有鬼”的谣言。

正在僵持时,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:“唐二公子,查布料可以,但得有规矩。”

众人回头,看到李瑾走了进来,穿着青色长衫,身后跟着两个随从。

唐文轩看到李瑾,脸色瞬间变了——他知道李瑾是淮南道巡察使,官比他父亲还大,哪里敢得罪?

“李……李大人,您怎么来了?”

唐文轩结结巴巴地说。

“本官方才路过,听到里面吵吵闹闹,就进来看看。”

李瑾走到唐琉璃身边,目光落在唐文轩身上,“唐二公子,琉璃坊是唐小姐的产业,要查也得经过唐小姐同意,而且得请懂布料的人来查,不能凭你一句话就乱翻,坏了人家的生意,你担得起责任吗?”

唐文轩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能讪讪地说:“是,是,李大人说得对,我只是关心二妹的生意……关心就不该添乱。”

李瑾语气冷淡,“唐小姐,若是你愿意,本官可以让人去请扬州最有名的布料师傅来,当着众人的面查,也好还琉璃坊一个清白。”

唐琉璃心里感激,点头道:“多谢李大人,那就麻烦您了。”

很快,布料师傅来了,当着客人、唐文轩、管家的面,仔细检查了琉璃坊的布料、丝线,最后笑着说:“各位放心,琉璃坊的布料都是上等的,丝线也是最好的湖州丝,绝没有次等料,更不可能有毒。

外面的谣言,都是假的!”

客人们这才放心,刚才要退单的客人也赶紧说:“唐小姐,对不起,是我听信了谣言,我的单子不退了。”

唐文轩脸色难看,灰溜溜地走了。

李瑾看着唐琉璃,低声说:“赵德海的手段,不止这些,你要小心。”

唐琉璃点头:“我知道,多谢李大人今天帮忙。”

“举手之劳。”

李瑾笑了笑,“你放心,本官不会让他仗着商会的势力,欺负商户。”

第西章 舆论反击战虽然布料师傅澄清了谣言,但外面的流言蜚语并没有完全消失。

唐琉璃知道,被动防守没用,必须主动反击,才能彻底扭转舆论。

她想了个主意——办一场“琉璃坊开放日”,邀请所有客人、布商、甚至普通百姓,来琉璃坊参观,亲眼看看布料挑选、刺绣、成衣制作的全过程。

开放日当天,琉璃坊大门敞开,一楼大厅摆着各种布料样本,旁边放着标签,写着布料的产地、价格、特点;二楼的绣房也对外开放,绣娘们坐在里面,手里拿着针线,认真地刺绣,客人可以近距离观看,甚至可以询问刺绣的技巧;三楼则展示了从丝线到成衣的全过程,还有唐琉璃手绘的花样图册。

唐琉璃亲自当起了讲解员,带着客人参观:“各位请看,这是我们从湖州采购的蚕丝,每一根都要经过挑选,去除杂质;这是刺绣用的针,有细有粗,根据不同的绣法选用;我们的绣娘,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,最年轻的也有五年以上的刺绣经验。”

一位老大娘好奇地问:“唐小姐,你们的布料真的是最好的吗?

会不会像外面说的,用了次等料啊?”

唐琉璃笑着拿起一匹布料,递给老大娘:“大娘,您摸摸看,这布料手感细腻,光泽柔和,是正宗的松江布,您要是不信,可以去别的布庄问问,看看是不是一样的品质。

我们琉璃坊做的是长久生意,绝不会用次等料砸自己的招牌。”

老大娘摸了摸布料,点点头:“确实是好布,比我上次买的好多了。”

为了让更多人知道,唐琉璃还请了扬州有名的说书先生,在茶楼里讲“琉璃坊的故事”,说她如何挑选布料、如何设计花样、如何善待绣娘;还让人印了传单,上面写着琉璃坊的理念和开放日的情况,在扬州的大街小巷分发。

更妙的是,她还推出了“体验活动”——让客人亲手尝试刺绣,虽然只是简单的针法,但很多女眷都觉得新鲜有趣,纷纷参与,还把自己绣的小荷包带回家,无形中也成了琉璃坊的“宣传员”。

几天下来,舆论彻底反转。

人们都在说,琉璃坊不仅用料好,做工细,还特别坦诚,敢让大家参观制作过程。

之前的谣言没人再提,反而有更多人来琉璃坊买衣裳、定制绣品。

赵德海听说后,气得把茶杯都摔了——他没想到,唐琉璃竟然能这么快扭转局面!

他原本以为,散布谣言、挖角绣娘,就能让琉璃坊倒闭,可现在看来,他反而帮唐琉璃做了一次免费宣传!

而唐琉璃在忙完开放日后,特意去了一趟望湖楼,想谢谢李瑾。

她刚到门口,就看到李瑾站在二楼的窗边,似乎在等她。

“李大人。”

唐琉璃走上前。

“唐小姐,恭喜你,舆论反转得很成功。”

李瑾笑着说,“你的‘开放日’主意,很聪明。”

“多亏了您上次帮忙,请布料师傅来澄清。”

唐琉璃真诚地说,“若是没有您,恐怕我很难这么快稳住局面。”

“你不用谢我,这是你自己的智慧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温柔,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。”

夕阳透过窗户,洒在两人身上,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微妙。

唐琉璃避开李瑾的目光,轻声说:“李大人,我……我先回去了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瑾点头,“路上小心。”

看着唐琉璃的背影,李瑾嘴角勾起一抹浅笑——这个女子,总是能给人惊喜。

第五章 技校创想虽然舆论反转了,但绣娘被挖角的问题,还是让唐琉璃头疼。

琉璃坊的绣娘都是老手,手艺好,熟悉琉璃坊的绣法,她们一走,不仅影响了订单进度,还让新招的绣娘一时难以接手。

王掌柜找了好几天,也只招到几个新手,手艺远远比不上老绣娘。

“大小姐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。”

王掌柜愁眉苦脸地说,“赵德海还在暗地里挖人,给的工钱越来越高,咱们要是跟着涨工钱,成本就太高了;不涨,绣娘又留不住。”

唐琉璃也在思考这个问题——单纯靠涨工钱,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

要想彻底解决人才问题,必须自己培养绣娘,而且要培养出只属于琉璃坊的绣娘。

一个念头在她脑海里浮现——办一所“刺绣技工学校”!

她把想法告诉王掌柜:“咱们办一所技校,招收年轻的姑娘,教她们刺绣手艺,管吃管住,每个月还发月钱。

等她们学会了,就留在琉璃坊工作,签长期合同。

这样一来,咱们不仅有了稳定的绣娘来源,还能避免被人挖角。”

王掌柜愣了一下,随即眼睛亮了:“这主意好!

可是大小姐,办技校要花钱啊,场地、老师、伙食,都是开销,而且姑娘们学会手艺,还得一段时间,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。”

“钱的问题,我来解决。”

唐琉璃说,“琉璃坊这几个月盈利不少,拿出一部分来办技校,值得。

至于时间,咱们可以分批次招生,第一批先招二十个姑娘,找最好的绣娘当老师,重点培养,争取三个月内就能上手做简单的绣活。”

她还想好了,技校不仅教刺绣,还要教识字、算数,甚至教一些简单的商业知识——她要培养的,不是只会埋头刺绣的工匠,而是有想法、懂审美、能和客户沟通的“新型绣娘”。

说干就干。

唐琉璃在扬州城外找了一处闲置的院子,修葺一新,作为技校的场地;又从琉璃坊挑选了五个手艺最好、脾气最好的绣娘,当技校的老师;还让人贴出告示,招收十五到二十岁的姑娘,包吃包住,每月发五百文月钱,学会后优先留在琉璃坊工作。

告示贴出去后,反响热烈——江南的姑娘们大多会点针线活,但能有机会免费学手艺,还能拿月钱,将来还有稳定的工作,谁不乐意?

短短几天,就有一百多个姑娘报名,唐琉璃从中挑选了二十个心灵手巧、眼神好的,组成了第一批学员。

开学那天,唐琉璃亲自去了技校,给姑娘们讲话:“各位姐妹,欢迎来到刺绣技校。

在这里,你们不仅能学到最好的刺绣手艺,还能识字、算数。

我希望,你们将来不仅能靠手艺吃饭,还能有自己的想法,甚至能设计出自己的花样。

琉璃坊不会亏待你们,只要你们好好学,将来一定能有好前程。”

姑娘们听得热血沸腾,纷纷表示会好好学。

消息传到赵德海耳朵里,他气得不行——唐琉璃这是断了他的后路!

他原本以为,只要挖走绣娘,琉璃坊就会垮,可现在,唐琉璃自己培养绣娘,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人可用了!

而唐宏业听说后,也对唐琉璃刮目相看——这个女儿,不仅会做生意,还会想长远的办法,比唐文轩强多了。

他甚至主动提出,从唐家的产业里拨一部分钱,支持唐琉璃办技校。

唐琉璃知道,技校只是第一步。

她要建立的,是一个完整的“产业链”——从布料采购、绣娘培养,到设计、制作、销售,每个环节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,立于不败之地。

第六章 李瑾的助力技校办起来后,琉璃坊的绣娘问题渐渐得到缓解。

第一批学员学得很快,三个月后,己经能上手做简单的绣活,虽然还比不上老绣娘,但也能分担一部分工作。

可新的问题又来了——赵德海联合了江南的几个大布商,垄断了松江布的供应,不仅抬高了价格,还规定布商不能把松江布卖给琉璃坊。

松江布是制作成衣的主要布料之一,没有松江布,琉璃坊的成衣产量就要减少。

唐琉璃派人去苏州、杭州找布商,可大多数布商都不敢得罪赵德海,只有几个小布商愿意偷偷给她供货,但数量有限,根本不够用。

“大小姐,这可怎么办啊?

没有松江布,咱们下个月的成衣订单都完不成了。”

王掌柜急得团团转。

唐琉璃也在发愁——赵德海这次是下了狠手,想彻底断了她的布料供应。

她知道,靠自己的力量,很难打破这种垄断,必须找外力帮忙。

她第一个想到的,就是李瑾。

这天,唐琉璃特意去了淮南道巡察使衙门,递了拜帖。

李瑾很快见了她,看到她愁眉苦脸的样子,就知道她遇到了麻烦。

“唐小姐,是不是赵德海又为难你了?”

李瑾问。

唐琉璃点点头,把赵德海垄断松江布的事说了一遍:“李大人,我知道这事不该麻烦您,但赵德海仗着商会的势力,垄断布料,不仅欺负我,还抬高价格,坑害其他小商户。

若是没人管,以后江南的布市,就被他一个人控制了。”

李瑾皱了皱眉——他早就听说赵德海行事霸道,只是一首没找到证据。

现在赵德海垄断松江布,不仅影响商户,还会影响民生,他不能不管。

“唐小姐,你放心,这事本官会处理。”

李瑾说,“松江布是江南的重要特产,不能被个人垄断。

本官会派人去调查,若是属实,定会严惩赵德海,还布市一个公平。”

唐琉璃心里一松:“多谢李大人!”

“你不用谢我,维护市场公平,是本官的职责。”

李瑾笑了笑,“对了,我还听说你办了一所刺绣技校,培养绣娘?

这主意很好,既解决了你的人才问题,还能让更多姑娘有谋生的手艺,本官很欣赏。”

被李瑾夸奖,唐琉璃有些不好意思:“只是想为姑娘们做点事,也为琉璃坊的长远考虑。”

“有长远眼光的人,才能把生意做好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里满是欣赏,“唐小姐,你和别的商户不一样,你不仅想赚钱,还想做实事,这很难得。”

两人又聊了一会儿,唐琉璃起身告辞。

李瑾送她到门口,忽然说:“唐小姐,若是以后再遇到麻烦,不用客气,随时来找本官。”

唐琉璃心里一暖,点头道:“多谢李大人。”

果然,没过几天,李瑾就派人去了杭州,调查赵德海垄断松江布的事。

很快,就查出赵德海不仅垄断布料,还偷税漏税。

李瑾当即下令,查封了赵德海的布庄,还解散了杭州布商行会,重新成立了由官府监管的“江南布商联盟”,规定布商不能垄断,不能哄抬物价。

松江布的供应恢复了正常,价格也降了下来。

唐琉璃不仅能买到足够的松江布,还因为李瑾的支持,结识了不少新的布商,布料供应比以前更稳定了。

王掌柜高兴地说:“大小姐,这次真是多亏了李大人!

要是没有他,咱们真的撑不过去了。”

唐琉璃点点头,心里对李瑾的感激又多了几分。

她知道,李瑾不仅是为了帮她,更是为了维护江南的市场秩序,但她还是想好好谢谢他。

她亲手绣了一块手帕,上面绣着几枝竹影,淡雅又精致,打算送给李瑾。

可走到巡察使衙门门口,她又犹豫了——李瑾是官,她是商,男女有别,送亲手绣的手帕,会不会太暧昧了?

最后,她还是没进去,只是让门房把手帕转交给李瑾,自己转身离开了。

而李瑾收到手帕后,看着上面的竹影,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——他知道,这是唐琉璃送的。

第七章 商会鸿门宴赵德海倒台后,江南的布市恢复了秩序,琉璃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。

唐琉璃趁机扩大规模,在苏州开了第一家琉璃坊分店,开业当天就门庭若市,和扬州的总店一样火爆。

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,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。

这天,江南新成立的布商联盟派人送来请柬,邀请唐琉璃去杭州参加“江南商户交流会”,说是要和她商量“共同发展”的事。

王掌柜看着请柬,担心地说:“大小姐,这布商联盟里,有不少以前是赵德海的人,他们突然请您去杭州,怕是没安好心,会不会是鸿门宴啊?”

唐琉璃也觉得不对劲——以前这些商户都看不起她,觉得她是个年轻女子,现在突然请她去“商量事”,肯定有问题。

但她也不能不去——若是不去,会被人说她胆小怕事,以后在江南商户圈里,更难立足。

“我去。”

唐琉璃下定决心,“不过,我得做好准备。

你留在扬州,看好琉璃坊和技校,我带春桃去就行。”

她还特意让人给李瑾送了封信,告诉他自己要去杭州参加交流会,若是三天后没回来,就请他派人去杭州看看。

到了杭州,交流会设在一家豪华的酒楼里。

唐琉璃一进去,就感觉到气氛不对——大厅里坐满了商户,大多是中年男子,看到她进来,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,有的甚至还在低声议论。

布商联盟的新会长姓周,是个看起来很和善的老头,笑着迎上来:“唐小姐,久仰大名,快请坐。”

唐琉璃坐下,春桃站在她身后,紧张地看着周围的人。

酒过三巡,周会长放下酒杯,笑着说:“唐小姐,琉璃坊现在生意这么好,在江南也算是有名的商户了。

我们布商联盟,想请唐小姐加入我们,以后琉璃坊的布料采购、成衣销售,都和联盟一起做,大家有钱一起赚,你看怎么样?”

唐琉璃心里清楚,这是想让她加入联盟,受他们控制。

若是答应了,以后琉璃坊的发展,就要听联盟的,她的那些新想法、新策略,都没法实施了。

她笑着摇头:“周会长,多谢您的好意。

但琉璃坊有自己的经营模式,布料采购、销售渠道,都己经很成熟了,暂时不需要和联盟合作。

不过,若是联盟有什么好的想法,比如统一布料质量标准、共同开拓外地市场,我倒是很乐意参与。”

周会长脸色沉了下来:“唐小姐,你这是不给我们联盟面子?

你要知道,江南的商户,大多都在联盟里。

若是你不加入,以后你的布料供应、店铺扩张,恐怕会有麻烦。”

这话和当初赵德海说的话,几乎一模一样!

周围的商户也跟着起哄:“是啊,唐小姐,加入联盟对大家都好,别不识抬举!”

“一个女子,能把生意做到这么大,己经不错了,别太贪心!”

唐琉璃站起身,目光扫过全场,声音清亮:“各位,我唐琉璃做生意,靠的是品质和诚信,不是靠谁的施舍。

琉璃坊能有今天,是我和绣娘们一步步做出来的,不是靠垄断、靠打压别人。

联盟想让大家共同发展,我很支持,但共同发展不是强迫别人加入,不是控制别人的生意。

若是联盟真的为商户好,就该制定公平的规则,让大家自由竞争,而不是用威胁的手段,逼别人就范!”

她的话掷地有声,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
有些中立的商户,也忍不住点头——唐琉璃说得对,联盟确实不该强迫别人加入。

周会长没想到,唐琉璃竟然敢当众反驳他,气得脸色铁青:“唐小姐,你别给脸不要脸!

今天你要是不答应加入联盟,就别想离开杭州!”

说着,几个壮汉从门外走了进来,堵住了门口。

春桃吓得脸色发白,紧紧抓住唐琉璃的衣袖。

唐琉璃却不慌不忙,从怀里拿出一枚令牌——这是李瑾之前给她的,说是遇到麻烦,可以拿着令牌去找当地官府。

“周会长,你这是想软禁我?”

唐琉璃举起令牌,“这是淮南道巡察使李大人的令牌,若是我今天出了什么事,李大人定会追查到底。

你觉得,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?”

周会长看到令牌,脸色瞬间变了——他没想到,唐琉璃竟然和李瑾有关系!

李瑾连赵德海都敢查,若是真的惹了他,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。

他赶紧挥手,让壮汉退下去,脸上挤出笑容:“唐小姐,误会,都是误会!

我只是想和你好好商量,没有别的意思。

既然你不想加入联盟,那就算了,咱们以后还是朋友。”

唐琉璃收起令牌,冷笑一声:“周会长,希望你记住,做生意要讲规矩,不要玩阴的。

不然,赵德海就是你的下场。”

说完,带着春桃,转身离开了酒楼。

走出酒楼,春桃才松了口气:“小姐,刚才好吓人啊!

幸好您有李大人的令牌。”

唐琉璃也松了口气——这次鸿门宴,总算是有惊无险。

她知道,经此一事,江南的商户再也不敢轻易招惹她了。

第八章 价格战风云虽然鸿门宴没占到便宜,但周会长和几个心术不正的商户,还是没放弃打压琉璃坊。

他们想出了一个新招——价格战。

这些商户联合起来,开了几家和琉璃坊类似的绣品成衣铺,卖的款式、花样都模仿琉璃坊,价格却比琉璃坊低三成。

他们还到处宣传,说“同样的衣裳,花更少的钱”,吸引了不少只看价格的客人。

一时间,琉璃坊的客流量少了不少,尤其是中端成衣的销量,下降了很多。

“大小姐,这样下去不行啊!”

王掌柜拿着账本,忧心忡忡地说,“他们的价格太低了,咱们要是跟着降价,利润就没了;不降价,客人都被他们抢走了。”

唐琉璃看着账本,心里却很平静——价格战是最低级的竞争手段,看似有效,实则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。

那些商户模仿琉璃坊的款式,用料和做工肯定比不上琉璃坊,成本却不低,降价后利润很少,撑不了多久。

她想了个主意:“咱们不降价,但可以推出‘中端系列’成衣。”

所谓的“中端系列”,就是用中等品质的布料,简化一些复杂的刺绣图案,价格比琉璃坊的高端成衣低五成,比对手的仿品高一成。

这样既能吸引那些想省钱又注重品质的客人,又不会影响高端系列的销量。

同时,她还在高端系列里,推出了“江南西季”主题成衣——春季的桃花、夏季的荷花、秋季的菊花、冬季的梅花,每个季节推出一款限量版,工艺复杂,用料讲究,价格昂贵,主要面向富商和官员家眷。

中端系列推出后,很快就受到了欢迎。

客人对比后发现,琉璃坊的中端成衣,虽然比对手的仿品贵一成,但布料更好,做工更细,性价比更高;而高端系列的“江南西季”,更是成了贵妇圈的新宠,不少人都以拥有一件“江南西季”成衣为荣。

那些打价格战的商户,原本以为能靠低价抢走琉璃坊的客人,可没想到,琉璃坊不仅没被打垮,反而推出了新系列,吸引了更多客人。

他们的仿品因为用料差、做工糙,很快就被客人嫌弃,销量越来越差,降价后更是亏得一塌糊涂,不到两个月,就有两家铺子倒闭了。

周会长看着自家空荡荡的铺子,气得不行——他怎么也没想到,唐琉璃竟然这么厉害,连价格战都能化解!

而唐琉璃在化解了价格战后,又趁机推出了“琉璃坊会员专属活动”——金卡会员可以免费参加刺绣体验课,还能优先预定“江南西季”系列成衣。

这个活动让会员们更忠诚,也吸引了更多人办金卡。

这天,李瑾来扬州视察,特意去了琉璃坊。

看到店里人来人往,生意火爆,他笑着说:“唐小姐,恭喜你,又赢了一场。”

“多谢李大人关心。”

唐琉璃递给他一杯茶,“这次能化解价格战,也是因为之前打下的基础,客人信任琉璃坊的品质。”

“品质是根本,营销是手段,你两者都做得很好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温柔,“我听说,你推出的‘江南西季’系列,很受欢迎?”

“是啊,己经卖出去不少了。”

唐琉璃笑着说,“我还打算明年推出‘长安风华’系列,结合长安的特色,为以后去长安开店做准备。”

“去长安开店?”

李瑾眼睛一亮,“那很好,长安的市场更大,机会也更多。

若是你去长安,本官可以帮你留意店铺。”

“真的吗?”

唐琉璃惊喜地说,“那太好了,多谢李大人!”

看着唐琉璃开心的样子,李瑾心里也很高兴——他很期待,在长安看到琉璃坊的招牌。

第九章 同心协力价格战过后,江南的商户们再也不敢轻易招惹琉璃坊了。

唐琉璃趁机扩大影响力,不仅在杭州开了第二家分店,还和江南的几个大商户建立了合作关系——比如和茶叶商合作,买茶叶满一定金额送琉璃坊的小绣品;和胭脂铺合作,定制专属的绣品包装盒,互相引流。

琉璃坊的生意越来越大,唐琉璃也越来越忙,经常要在扬州、苏州、杭州之间奔波。

但她从不亏待员工,不仅给绣娘们涨了工钱,还在技校里增设了“优秀学员奖”,奖励学得好的姑娘;对店铺的伙计,也实行“提成制”,卖得多赚得多。

员工们都很感激唐琉璃,工作起来也更卖力。

绣娘们不仅认真刺绣,还主动给唐琉璃提建议,比如改进绣法、设计新花样;伙计们也热情地招待客人,主动介绍琉璃坊的新品和活动。

这天,扬州的总店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一位从长安来的夫人,说是听说琉璃坊的绣品好,特意来定制一件嫁衣。

唐琉璃亲自接待她,根据她的喜好,设计了一件红色的嫁衣,裙摆绣着百子图,上面还缀着细小的珍珠,既喜庆又华丽。

夫人很满意,当场付了定金,还说等她回到长安,要把琉璃坊推荐给长安的朋友。

可没过几天,负责制作嫁衣的绣娘张婶突然病倒了,高烧不退,根本没法刺绣。

而嫁衣的工期很紧,若是不能按时完成,不仅要退定金,还会影响琉璃坊的名声。

唐琉璃很着急,召集其他绣娘商量:“张婶病倒了,嫁衣只绣了一半,还有十天就要交货,咱们该怎么办?”

绣娘们都沉默了——百子图的绣法很复杂,只有张婶最熟练,其他人虽然也会,但没绣过这么复杂的,而且时间这么紧,根本来不及。

就在这时,技校的第一批学员里,一个叫小玲的姑娘站了起来:“大小姐,我……我跟着张婶学过百子图的绣法,虽然没绣过完整的,但我可以试试!”

其他学员也纷纷说:“大小姐,我们也可以帮忙!

我们可以绣一些简单的部分,让小玲姐绣复杂的!”

唐琉璃看着这些年轻的姑娘,心里很感动——她们虽然刚学会手艺,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。

她点点头:“好,那咱们就一起努力!

小玲,你负责绣百子图的主要部分;其他学员,负责绣裙摆的花边和缀珍珠;老绣娘们,负责指导她们,检查质量。

咱们加把劲,一定要按时完成嫁衣!”

接下来的十天里,琉璃坊的绣房灯火通明,绣娘们和学员们一起加班加点。

老绣娘们耐心地指导学员,学员们认真地学习、刺绣,谁也不喊累。

唐琉璃也每天都来绣房,给她们送点心、茶水,陪着她们一起熬夜。

有一次,小玲绣错了一个图案,急得快哭了。

唐琉璃安慰她:“没关系,咱们拆了重新绣,慢慢来,别着急。

你己经做得很好了。”
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嫁衣终于在交货前一天完成了。

看着这件华丽的嫁衣,绣娘们和学员们都开心地笑了——这是她们一起完成的作品,是她们同心协力的成果。

第二天,长安的夫人来取嫁衣,看到嫁衣后,惊喜地说:“太漂亮了!

比我想象中还要好!

唐小姐,你们真是太厉害了!”

她当场又定制了几件绣品,还说回到长安后,一定要好好宣传琉璃坊。

唐琉璃看着眼前的场景,心里很感慨——她的商业帝国,不仅仅是靠她一个人的智慧,更是靠所有员工的同心协力。

有这么一群忠诚、努力的员工,她相信,琉璃坊的未来,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
第十章 雨夜谈心江南的夏天,总是多雨。

这天晚上,唐琉璃刚从苏州分店回来,就遇到了大雨。

她撑着油纸伞,走在青石板路上,雨水打在伞上,发出沙沙的声音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。

忽然,她看到前面不远处,有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青色长衫,手持折扇,虽然打着伞,却还是被雨水打湿了一些衣袖。

是李瑾。

唐琉璃走上前:“李大人,这么大的雨,您怎么在这里?”

李瑾回头,看到是她,笑了笑:“本官刚从官府出来,打算回驿站,没想到遇到了大雨。

唐小姐呢?

刚从苏州回来?”

“嗯,苏州分店出了点小事,处理完才回来。”

唐琉璃说,“驿站离这里还有一段路,不如先去前面的茶馆避避雨,等雨小了再走?”

李瑾点头:“好。”

两人走进茶馆,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。

店小二端来热茶,驱散了身上的寒气。

窗外的雨还在下,淅淅沥沥,把江南的夜晚衬得格外宁静。

“唐小姐,苏州分店出什么事了?”

李瑾问,语气里带着关心。

“没什么大事,就是有个伙计不小心把客户的定制款绣品弄脏了,我去处理了一下,给客户重新做了一件,还好客户没生气。”

唐琉璃笑着说。

“你总是这么细心,把什么事都处理得很好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温柔,“只是你也别太累了,经常在几个城市之间奔波,要注意身体。”

被李瑾这么关心,唐琉璃心里一暖,轻声说:“多谢李大人关心,我会注意的。”

两人沉默了一会儿,李瑾忽然说:“唐小姐,你有没有想过,以后在江南站稳脚跟了,还要做什么?”

唐琉璃看着窗外的雨,认真地说:“我想把琉璃坊开到更多的地方,不仅是江南,还有长安、洛阳,甚至更远的地方。

我还想把刺绣技校办得更大,让更多的姑娘有机会学手艺,靠自己的双手吃饭。

我想让大家知道,女子也能做成大事,也能有自己的事业。”

李瑾听着,眼里满是赞赏:“你的想法很好,很有意义。

本官支持你。

只是这条路很难走,你一个女子,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

唐琉璃点头,“但我不怕。

在现代……在我以前的家乡,有很多女子都有自己的事业,她们能做到,我相信我也能做到。

而且,我还有这么多支持我的员工,还有……李大人您的帮忙。”

说到最后,她的声音有些低,避开了李瑾的目光。

李瑾看着她微红的脸颊,心里泛起一丝涟漪。

他轻声说:“唐小姐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本官都会帮你。

不仅仅是因为职责,更是因为……本官欣赏你,敬佩你。”

唐琉璃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,她抬起头,迎上李瑾的目光,看到他眼里的真诚和温柔。

她知道,自己对李瑾,也不仅仅是感激,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。

可她也清楚,李瑾是官,她是商,而且两人的身份、地位相差悬殊,这份情愫,或许只能藏在心里。

雨渐渐小了,唐琉璃站起身:“李大人,雨小了,我该回去了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瑾也站起身,“我送你回去。”

两人并肩走在雨中,油纸伞偶尔会碰到一起,带来一阵微妙的悸动。

谁也没有说话,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。

到了唐府门口,唐琉璃停下脚步:“李大人,就送到这里吧,您也早点回去休息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瑾点头,从怀里拿出一块玉佩,递给她,“这是一块平安玉,你经常奔波,带着它,能保平安。”

唐琉璃接过玉佩,玉佩温润,带着李瑾的体温。

她轻声说:“多谢李大人。”

“回去吧。”

李瑾说。

唐琉璃转身走进府里,首到关上大门,才忍不住摸了摸玉佩,脸上泛起一抹红晕。

而李瑾站在门外,看着唐府的大门,久久没有离开。

他知道,自己对这个女子,己经动了心。

第十一章 绝地反击虽然琉璃坊的生意越来越好,但周会长和几个残余的商户,还是没放弃打压唐琉璃。

他们知道,正面竞争赢不了,就想出了一个更阴毒的办法——破坏琉璃坊的声誉。

他们买通了一个在琉璃坊工作的伙计,让他偷偷在琉璃坊的成衣里,放了几只小虫子,然后故意让一个客户发现,再把事情闹大,说是琉璃坊的成衣“不干净”,“不吉利”。

事情很快就传开了,虽然唐琉璃立刻调查,找出了被买通的伙计,当众澄清了真相,但还是有不少客人心里有了阴影,不敢再买琉璃坊的成衣。

更过分的是,周会长还让人在外面散布谣言,说唐琉璃“为了赚钱,不顾客人健康”,甚至说她“克父克母,是不祥之人”,把当年原主落水的事也翻了出来。

这次的谣言比上次更恶毒,不仅影响了琉璃坊的生意,还攻击了唐琉璃的个人声誉。

唐文轩和柳氏也在府里煽风点火,说唐琉璃“给唐家丢脸”,让唐宏业好好管教她。

唐宏业虽然心里相信唐琉璃,但架不住柳氏和唐文轩的挑拨,还有外面的流言蜚语,也有些动摇,找唐琉璃谈了一次,让她“收敛一点,别再惹事”。

唐琉璃心里又气又委屈——她一首兢兢业业,好好做生意,从没招惹过谁,可这些人却一次次地陷害她,连她的个人声誉都要攻击!

王掌柜看着唐琉璃憔悴的样子,心疼地说:“大小姐,您别太难过了。

那些人就是嫉妒您,故意造谣。

咱们只要问心无愧,总会有人相信咱们的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

唐琉璃深吸一口气,“但这次的谣言太恶毒了,光靠澄清没用,我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,让他们知道,我唐琉璃不是好欺负的!”

她决定绝地反击。

首先,她让人把被买通的伙计送到官府,让官府审问,找出背后指使者。

伙计受不了刑,很快就招了,说是周会长和几个商户指使他做的。

然后,唐琉璃在扬州最热闹的广场上,办了一场“琉璃坊诚信大会”,邀请了所有客人、商户、甚至普通百姓,还有官府的人。

她当众展示了被人动过手脚的成衣,还有伙计的供词,以及官府的审问记录,证明自己是被陷害的。

接着,她拿出琉璃坊的账本,当众宣布:“琉璃坊成立至今,从未卖过一件次等品,从未坑过一个客户。

为了证明我的诚意,我决定,从今天起,凡是在琉璃坊买过成衣的客人,都可以免费来店里清洗、修补;未来一个月,所有成衣都打八折,定制款免手工费。

若是有人发现琉璃坊的成衣有质量问题,我愿意十倍赔偿!”

最后,她看着台下的周会长和几个商户,语气冰冷:“至于那些故意造谣、陷害我的人,我不会就这么算了。

我己经把证据交给了李大人,相信官府会给我一个公道。

我也希望大家记住,做生意要讲诚信,靠造谣、陷害别人,是走不远的!”

她的话赢得了全场的掌声。

客人们纷纷表示相信唐琉璃,还有不少商户也站出来,指责周会长等人的行为“不道德”。

官府也根据伙计的供词,抓了周会长和几个商户,判了他们“造谣诽谤”,罚了他们一大笔银子,还让他们当众给唐琉璃道歉。

唐文轩和柳氏看到唐琉璃赢了,也不敢再煽风点火,只能收敛起来。

唐宏业也彻底相信了唐琉璃,不仅没有再指责她,还公开支持她,说唐琉璃“是唐家的骄傲”。

这场绝地反击,不仅洗清了唐琉璃的冤屈,还让琉璃坊的声誉更高了。

更多的人知道了唐琉璃的遭遇,都同情她、支持她,琉璃坊的生意也比以前更火爆了。

周会长和几个商户被罚款、道歉后,名声扫地,生意也一落千丈,很快就倒闭了。

从此,江南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招惹唐琉璃了。

唐琉璃站在琉璃坊的门口,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,心里终于松了口气——这场仗,她赢了!

第十二章 新的格局周会长倒台后,江南的商户圈彻底变了天。

以前,商户们大多被传统势力控制,讲究“论资排辈”,看不起年轻商户,更看不起女商户。

但唐琉璃的出现,打破了这种格局——她不仅是个年轻女子,还用现代的商业理念,把琉璃坊做得风生水起,打败了一个个对手,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。

越来越多的年轻商户、女商户开始向唐琉璃学习,模仿她的经营模式,比如推出限量款、会员制,甚至有人也办起了小型的技工学校,培养自己的员工。

唐琉璃没有因为别人模仿而生气,反而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。

她还组织了一场“江南商户交流会”,邀请所有愿意发展的商户参加,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工艺、开拓市场、规范经营。

在交流会上,唐琉璃提出了“江南商户联盟”的想法——不是以前那种垄断、打压别人的联盟,而是一个“互助共赢”的联盟,大家共享资源、互相帮助、共同发展。

比如共享布料供应商,降低采购成本;互相推荐客户,扩大销售渠道;共同制定行业标准,避免恶性竞争。

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商户的支持,尤其是年轻商户和女商户。

很快,“江南商户联盟”就成立了,唐琉璃因为威望高,被大家推举为联盟会长。

成为会长后,唐琉璃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制定了“江南商户行为规范”,规定商户不能垄断、不能造谣、不能恶意降价,要诚信经营、公平竞争;第二件事,就是组织商户们一起去湖州、苏州考察,寻找更好的布料和原料供应商,降低采购成本;第三件事,就是开拓外地市场,组织商户们一起去南京、合肥等地参加展会,推广江南的绣品、布料、茶叶等特产。

在唐琉璃的带领下,江南的商户们不再互相打压,而是齐心协力,共同发展。

江南的商业变得越来越繁荣,不仅本地的生意好,外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,甚至还有外国商人来江南采购,把江南的商品卖到了海外。

唐宏业看着唐琉璃的成就,心里无比自豪——他以前总觉得女儿是个累赘,没想到她竟然成了江南商户的领袖,给唐家带来了这么大的荣誉。

他主动把唐家的部分产业交给唐琉璃管理,还支持她把琉璃坊开到更多的地方。

柳氏和唐文轩彻底没了脾气——唐琉璃现在的地位,己经不是他们能撼动的了。

唐文轩甚至还想让唐琉璃帮他打理生意,被唐琉璃拒绝了——她可以原谅他们的无知,但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陷害。

这天,唐琉璃正在联盟办公室处理事务,李瑾来了。

看到她忙碌的样子,李瑾笑着说:“唐会长,现在可是越来越忙了。”

唐琉璃抬起头,看到是李瑾,赶紧放下手里的工作:“李大人,您怎么来了?

快请坐。”

“本官来扬州视察,顺便来看看你。”

李瑾坐下,“听说你成立了新的商户联盟,带领大家共同发展,做得很好。

江南的商业能有今天的繁荣,你功不可没。”

“都是大家的功劳,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。”

唐琉璃笑着说。

“你太谦虚了。”

李瑾看着她,“对了,本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——朝廷打算在长安举办‘全国商户博览会’,邀请各地的优秀商户参加,展示各地的特产和商品。

我己经给你报了名,琉璃坊作为江南的代表,一定要去参加。”

“全国商户博览会?”

唐琉璃惊喜地说,“太好了!

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能让更多人知道琉璃坊,知道江南的绣品!”

“是啊。”

李瑾点头,“这也是你去长安的好机会。

若是能在博览会上表现好,琉璃坊在长安开店,就会容易很多。”

唐琉璃看着李瑾,心里充满了期待——长安,那个繁华的都城,她终于要去了!

第十三章 心意初定全国商户博览会定在三个月后举行,唐琉璃开始忙着准备参展的商品。

她挑选了琉璃坊最好的绣品和成衣,包括“江南西季”系列、定制嫁衣,还有一些新设计的“长安风华”系列样品,打算在博览会上展示。

她还特意去了一趟技校,挑选了几个手艺好的学员,让她们跟着去长安,在博览会上现场刺绣,展示江南的刺绣技艺。

准备期间,李瑾经常来琉璃坊,给唐琉璃提建议,比如哪些商品更适合长安的客人,如何在博览会上吸引更多的关注。

两人见面的次数多了,气氛也越来越暧昧。

这天晚上,李瑾送唐琉璃回府。

走到府门口,唐琉璃停下脚步,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盒子,递给李瑾:“李大人,感谢您一首以来的帮助。

这是我亲手绣的一个扇套,希望您能喜欢。”

李瑾接过盒子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个淡青色的扇套,上面绣着几枝竹影,和之前唐琉璃送他的手帕是同一种花样,精致又淡雅。

他心里一暖,拿出自己的折扇,把扇套套上,正好合适。

“我很喜欢,多谢唐小姐。”

唐琉璃看着他,鼓起勇气说:“李大人,其实……我知道您对我的心意。

我……我对您,也有同样的感觉。

只是我们身份悬殊,我不知道……”李瑾打断她,认真地说:“唐小姐,身份不是问题。

本官虽然是官,但也相信,真心能战胜一切。

等你从长安回来,本官会向朝廷请旨,求娶你。”

听到李瑾的话,唐琉璃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,眼里泛起了泪光:“李大人,你……你说的是真的吗?”

“是真的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坚定,“本官从第一次在码头看到你,就被你的智慧和勇气吸引;后来看着你一步步建立琉璃坊,带领商户共同发展,更是敬佩你、喜欢你。

我希望,以后能和你一起,为江南的百姓,为大唐的商业,做更多的事。”

唐琉璃再也忍不住,眼泪掉了下来。

她用力点头:“好,我等你。”

李瑾伸出手,轻轻擦去她的眼泪,动作温柔。

“别难过,以后有我在,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。”

两人站在唐府门口,月光洒在他们身上,温柔而浪漫。

虽然未来还有很多挑战,但他们知道,只要彼此心意相通,就能一起面对。

第二天,唐琉璃带着学员和参展商品,踏上了去长安的路。

李瑾亲自去码头送她,递给她一封信:“到了长安,若是遇到麻烦,就拿着这封信去找长安府尹,他会帮你。”

唐琉璃接过信,紧紧握在手里:“李大人,我在长安等你。”

“好。”

李瑾点头,“一路顺风。”

船缓缓开动,唐琉璃站在船头,看着李瑾的身影越来越小,首到消失在视线里。

她心里充满了期待——长安,不仅是她商业帝国的新起点,也是她爱情的归宿。

第十西章 长安的召唤经过十几天的航行,唐琉璃终于到达了长安。

刚下船,她就被长安的繁华震撼了——宽阔的街道,车水马龙;高大的城墙,气势恢宏;路边的店铺,琳琅满目;来来往往的人们,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裳,有官员、有商人、有外国人,热闹非凡。

“小姐,长安真的好大啊!”

春桃兴奋地说,眼睛都看不过来了。

唐琉璃笑着点头——这就是大唐的都城,果然名不虚传。

她按照李瑾的嘱咐,先去了长安府尹衙门,递上李瑾的信。

府尹看到信后,很客气地接待了她,还帮她安排了住处和参展的摊位。

全国商户博览会在长安的西市举行,规模很大,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都来了,展示的商品五花八门,有丝绸、茶叶、瓷器、珠宝,还有外国商人带来的香料、宝石等。

琉璃坊的摊位被安排在西市的中心位置,唐琉璃精心布置了摊位——挂满了琉璃坊的绣品和成衣,还摆了一张桌子,让学员们现场刺绣。

博览会开幕当天,琉璃坊的摊位就吸引了很多人。

人们被精美的绣品和成衣吸引,尤其是“江南西季”系列和“长安风华”系列,更是让长安的贵妇们眼前一亮。

“这绣品真是太精致了!

比长安的绣庄好多了!”

“这个‘长安风华’系列真好看,把长安的特色都绣出来了!”

“这些姑娘们的手艺真好,竟然能现场刺绣这么复杂的图案!”

很快,琉璃坊的摊位就被围得水泄不通,订单源源不断。

不少长安的富商和官员家眷都来定制绣品,甚至还有宫里的太监来询问,说是皇后娘娘也听说了琉璃坊的绣品,想定制几件。

唐琉璃忙得不可开交,却也很开心——她的琉璃坊,终于在长安打开了市场!

这天晚上,唐琉璃忙完后,回到住处,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包裹。

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件白色的披风,和一张纸条,纸条上是李瑾的字迹:“长安夜凉,赠君披风,愿君安好。”

唐琉璃拿起披风,披风用的是最好的蚕丝,边缘绣着银线梅花,和她在琉璃坊开张时卖的那件“寒梅映雪”披风很像,但做工更精致。

她知道,这是李瑾特意为她做的。

她穿上披风,心里暖暖的。

她走到窗边,看着长安的夜景——灯火通明,繁华依旧。

她知道,她的商业帝国,从江南开始,现在己经延伸到了长安;而她的爱情,也即将在这座城市,开花结果。
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
唐琉璃打开门,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青色长衫,手持折扇,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。

是李瑾。

“李大人,您怎么来了?”

唐琉璃惊喜地说。

“本官刚从淮南道回来,就立刻来看你了。”

李瑾走进来,看着她,“听说你在博览会上表现很好,皇后娘娘都想定制你的绣品,恭喜你。”

“都是托您的福。”

唐琉璃笑着说。

“是你自己的努力。”

李瑾看着她,眼神温柔,“唐小姐,长安的大门己经为你打开,你的商业帝国,会在这里变得更大。

而我,也会在这里,等你嫁给我。”

唐琉璃看着李瑾,用力点头:“好。”

窗外的月光洒进来,照亮了两人的笑容。

江南的烟雨己经留在了身后,而长安的繁华,正等待着他们一起去创造。

唐琉璃知道,她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
(第二卷 完)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