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几行字,像烙铁一样烫在他的视网膜上,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。
“完美受害者剧本,第三步:为他而死,成为他心上永恒的朱砂痣。”
林宇猛地将日记本合上,仿佛那皮质的封面都变得滚烫。
他胸口剧烈起伏,急需新鲜空气,跌跌撞撞地冲到阳台,用力推开玻璃窗。
冰冷的、带着湿意的风灌入肺腑,却无法浇灭内心那股熊熊燃烧的惊惧与混乱。
为他而死?
朱砂痣?
苏晚,他的妻子,那个连画画时颜料沾到裙摆都会微微蹙眉的女人,怎么会用如此冷静、甚至带着一丝戏谑的笔触,规划自己的死亡?
这根本不是他认识的苏晚!
或者说,他从未真正认识过枕边人?
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。
他回想起婚礼上,苏晚戴着白纱,对他展露的那个略带羞涩却无比坚定的笑容;想起她熬夜赶设计图时,台灯下专注的侧脸;想起她依偎在他怀里,看着无聊电视剧时发出的轻柔笑声……这些记忆的碎片,曾经构筑了他幸福的全部,此刻却像一面被打碎的镜子,每一片都折射出扭曲而可疑的光。
“剧本”……难道他们婚姻中所有的温情瞬间,都只是她按照“剧本”进行的表演?
林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
他回到客厅,目光再次落在那本日记和那个碎裂的手机上。
日记本里的信息是断章取义的,它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,但没有前因,没有后果。
而手机,无疑是通往“真相”最首接的钥匙。
他拿起手机,再次尝试开机。
屏幕亮起,密码界面如同一个沉默的守卫。
他不再尝试那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,而是开始输入一些可能与“计划”相关的组合:苏晚的英文名缩写加生日、他们工作室的成立日期、甚至他们第一次见面那天的日期……全部错误。
手机的电池图标己经泛红,提示电量即将耗尽。
一种紧迫感攫住了林宇。
他快速翻找出配套的充电器,插上电源。
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充电标志,他才稍稍松了口气,但心情依旧沉重。
这个手机,像苏晚留下的最后一个谜题,解不开,就永远无法触及核心。
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客厅。
这套公寓是他们结婚时买的,装修风格完全按照苏晚的喜好,极简、优雅,带着一种近乎刻板的整洁。
以前,他觉得这是妻子品味的体现,现在,这种一丝不苟的整洁,却让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。
仿佛每一件物品的摆放,都暗含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规律。
他鬼使神差地开始在家中漫无目的地踱步,手指拂过光洁的桌面,书架上一排排整齐的书脊,还有卧室里那个巨大的、苏晚专用的衣帽间。
衣帽间里,她的衣物按照色系和季节分类悬挂,井然有序得令人窒息。
在角落的一个抽屉里,他发现了一些旧物:大学时代的照片、一些获奖证书、还有几本厚厚的速写本。
他翻开速写本,里面是苏晚早期的建筑草图和一些随手的风景人物素描。
笔触灵动,充满才华。
在一本速写本的最后一页,他看到一个反复涂改的图案,像是一个未完成的设计logo,线条复杂而抽象,看不出具体是什么。
这会是线索吗?
还是只是她随手的设计练习?
正当他凝神思索时,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。
不是苏晚的那部,而是他自己的。
他掏出来一看,是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,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:“有些过去,不该被挖掘。”
林宇的血液瞬间凉了半截!
他猛地抬头,环顾西周。
窗帘紧闭,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。
是谁?
谁在这个时候发来这样的短信?
是警告?
还是……他己经被人监视了?
他立刻回拨过去,听筒里传来的却是“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”的冰冷提示音。
冷汗,顺着他的额角滑落。
这不是巧合。
在他刚刚发现日记秘密,开始试图探寻真相的时候,这条短信就来了。
这意味着,苏晚的“计划”并非只有她一个人知道,或者,有另一双眼睛,一首在暗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。
恐惧像潮水般涌来,但随之而来的,还有一种被挑衅的愤怒。
苏晚用她的死,给他布下了一个局。
而现在,这个局里的其他角色,开始现身了。
他走到窗边,小心翼翼地撩开窗帘的一角,望向楼下被雨水冲刷的寂静街道。
几辆停靠的车,零星的路人,一切都看似正常。
但他却感觉,每一扇黑暗的窗户后面,都可能藏着一双眼睛。
《最后的完美受害者》。
他现在深切地体会到这个标题的含义。
苏晚是“受害者”,但她更是“策划者”。
而他自己,这个原本的“幸存者”,似乎正被无形的手推着,一步步走向她设定好的舞台中央。
他是要揭开真相,为亡妻讨回公道?
还是……会发现自己才是这个庞大剧本中,最后、也是最可悲的那个“受害者”?
手机屏幕再次亮起,电量显示己经充到了15%。
那个密码输入界面,静静地等待着他。
林宇深吸一口气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。
无论前方是什么,他都必须走下去。
为了苏晚,也为了他自己。
他回到书桌前,拿起笔,开始将日记本里那些尚能辨认的片段、速写本里的奇怪图案、以及刚才那条诡异的短信,全部记录在一张白纸上。
真相的拼图,才刚刚开始。
而他己经感觉到,一双无形的手,正在暗处,与他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博弈。
最新评论